当手机不再是一部单纯的移动电话,而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时候,信息时代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如今,人们越来越喜欢信息时代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功能,全民关注的高考自然也离不开网络的支持:从高考报名到志愿填报,再到最终的录取,大都采用网上操作的方式。即使是志愿填报的前期准备阶段,考生和家长们也更愿意利用网络来实时获取所需信息。然而,网络上的信息是否全然可信?短时间内搜集到的大量信息,该如何运用到具体的志愿填报上?面对大量碎片化信息,又该如何避免思维干扰?面对这些问题,通过梳理、整合、分析、甄别、筛选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步骤,就能对你的志愿填报起到协助作用。
过去的志愿准备,大多是靠翻阅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目濡耳染,不学以能”,虽然渠道有限,获得的信息却相对集中。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到处都是快餐式、条目式的碎片化信息,考生和家长们若像蜻蜓点水般浏览一番,并不能真正消化这些信息,更无法形成记忆,运用到填报上来。因此,将所获得的信息梳理整合,是利用网络进行志愿准备的第一步。具体而言,就是要分门别类搜集、整理,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形成更为系统、条理完整的志愿信息。
一、政策信息
在众多志愿信息中,有一部分信息是每一位考生都必须关注的,那就是招生政策,它关系到志愿设置、投档录取规则、志愿填报的注意事项等,需要每一位考生都清楚明白地掌握。这类信息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发布的《招生工作规定》等。了解政策,必须要以权威机构的官方网站发布为准。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教育部、各省(区、市)教育考试机构官方网站、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相关的政策文件,最好能够下载保存,便于仔细阅读,避免在志愿填报时出现失误。
高校的招生政策也同样重要,这类信息包括《招生章程》(调档规则、录取规则、级差设置、加分政策的认可方式、专业招生限制)、招生数据(各省招生计划数、历年录取分数线),考生可登陆高校官方网站,找到“本/专科生招生”的二级网站,就可以查找到该校的招生政策信息,考生可按照调档规则、录取规则、级差设置、加分政策的认可方式、专业招生限制、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数、历年录取分数线这些关键词进行分别整理,便于查阅,避免因不符合招生限制条件而被退档。
温馨提示
通过搜索关键词查找官方网站,往往会出现多个标识“官网”字样或包含相同关键词的网站链接,考生和家长应当仔细辨别。关于如何在大学官网中找到所需信息,请参阅本栏目文章《大学,透过官网认识你》。
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
阳光高考——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 http://gaokao.chsi.com.cn/
二、院校、专业信息
填报高考志愿,应搞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我适合学什么”,另一个是“我的成绩能报哪所学校和哪些专业”。适合学什么,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选择喜欢且能够发挥特长的专业,也是志愿准备阶段的必修课程。要选择一个专业,首先就要深入地了解一个专业,比如这个专业完整的名称,属于哪类学科,哪些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未来会从事什么工作等等。
第二个问题,我的成绩能上哪所学校的什么专业,就是要在提高录取几率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志愿满意率。这两个问题的基础,都离不开对招生录取政策、院校、专业信息的了解。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采集相关信息。
1.我国现有的专业及其所属学科门类可以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发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来查询。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也可以通过上述渠道查找,名单包括了国内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考生可依此了解任何一所高校的主管部门、所在地和办学层次。
2.院校及其开设专业,可通过大学官网进行查询。官网是最可靠、最全面的信息渠道之一,本期《志愿方略》栏目《大学,透过官网认识你》一文已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除此之外,微博、微信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大学官方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也是我们了解大学的另一个途径,这里会不定时发布招生信息和校内信息,让你及时掌握学校动态,还能看到镜头下的校园风光,让你领略大学校园一年四季的风景变幻,并且还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互动,如转发、评论、私信,与学长、学姐交流。
3.专业内涵即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主干课程和就业方向,这些信息会因学校的不同而出现较大差异,因此考生了解专业内涵,应当落实到具体的某所学校。院校官网的招生就业、院系设置栏目都会对开设专业有一定的介绍,招生就业栏目还能了解该专业的就业情况。但考生在没有确定报考院校的情况下,利用学校官网来了解专业就不是十分便利。因此,笔者另外与大家分享几种方法。
(1)阳光高考平台。考生可点击“专业满意度”栏目,获得在校学生对本校开设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就业情况等因素进行实名投票的结果,还可以进入专业知识库栏目,找到你想了解的某个专业,就能看到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以及学校的专业介绍,其他统计信息比如文理科比例、男女比例、就业率区间等,考生可作为参考。
(2)求职网站。了解了这个专业“是什么”“学什么”以后,还必须了解这个专业“做什么”,也就是专业未来的就业领域和工作状态。大家不妨登录到一些大型求职网站,如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51job等,在职位搜索中输入专业的名称进行关键字搜索,就能够获得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位信息。通过这些职位信息,可以大致了解到该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在哪些领域的公司任职、具体的岗位工作是什么、薪资水平、是否注重工作经验等信息,对该专业的就业状况形成比较具象的认识。
节选自《高校招生》2017年03期高考指导专刊
杂志订购电话:(028)8665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