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不至于“评价”
作者:本刊记者 杨冉 发布时间:2018-06-14 来源:《高校招生》杂志社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即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内容,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人才选拔标准,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究竟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过程中高校是如何运用的,考生又该如何准备?为解决考生和家长之惑,本文专访了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办周鸿主任,与大家一探这种新型招生模式的真面目。
综合素质评价,分数外的另一根“指挥棒”
《高校招生》:根据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高考改革最终会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随着新高考方案在全国大面积地铺开,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有人将其视为能打破高考“唯分数论”的利器,你对这种观点如何看?
周鸿:高考改革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它涉及多方,比如考生、中学、大学、教育主管部门等,忽略任何一方都不行。高考改革也不是改革某一个模式或环节就能达到改革的目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实行的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也只是把高考往前推动了一步,但是否能成为打破唯分数论的利器,还有待观察。
就目前的人才选拔模式而言,无论是浙江的“三位一体”模式,还是上海的综合素质评价,或者一些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模式,高考分数在录取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包括高考投档录取依据,都还是在以分数为依据,这些评判标准不改变的话,重视高考分数这一认识还将存在。
我们不能否认分数的重要性,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去使用分数。上海纽约大学在招生的时候也看分数,但我们只把分数作为一项“入门”标准,超过这个标准一分或一百分,在我们看来都是同样优秀,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展现出的与众不同的特长和创新型思维。所以我们希望广大考生认识到,分数对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而言,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我们更看重学生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招生》:根据新高考改革的方向,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为主进行的,这与高校自己组织的各项综合素质测试,如贵校的“校园日活动”、自主招生考试等相比,有什么不同?
周鸿:虽然同为综合素质评价,但在不同的高校或者高校和考试院之间,对“综合素质”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
就高校而言,我们可能认为无论是综合素质评价或自主招生,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如复旦大学,在上海叫做综合素质评价,在浙江叫做三位一体,选拔的程序和方式大同小异,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而对各省(区、市)考试机构来说,综合素质评价就是考生高中阶段学业水平和其他各种表现的一个完整性、记实性的记录,涉及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成绩、课外活动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它是一个过程性的记录,目的是给高校在人才选拔时的一个参考。
《高校招生》:您曾在我国老牌名校华东师范大学招办任职,现又在新兴的中外合办大学招办任职,您接触过很多考生,您觉得仅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依据招收的学生和通过“校园日活动”招收的学生,这两类学生有哪些不同的特质?
周鸿: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录取模式。华东师范大学以高考分数为主要录取依据,因为没有办法进行筛选,所有被录取学生可能不一定和学校本身的特点匹配;上海纽约大学招生时不以高考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更注重学生的特质,招生时特别注重学生的素质、创新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因此被录取的学生和学校的特性匹配度就高。其实,无论当初在华东师范大学还是目前的上海纽约大学,我都在尝试做匹配性招生。当初在华东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时,专门从考核流程和考核内容上进行匹配性设计,事实证明我们招收的学生从教的能力和信念都比统招的学生强。
之所以这样尝试,是因为我认为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是不一样的,以高考分数为唯一评价录取的模式,不能保证录取的学生都适合学校、都适合专业的学习。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尽管当初录取时学生的高考成绩相差很大,但都适合上海纽约大学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理念,进校后学业上的成绩看不出很大的差异,他们都能在自己擅长或喜欢的领域取得相当优异的成就。
校园日活动,上纽这样做
《高校招生》:上海纽约大学自招生以来,一直以“校园日活动”学生的表现作为主要录取依据,以高考成绩为参考,这样设定的初衷是什么?
周鸿:每所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应该是不一样的。上海纽约大学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考生,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适合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以“校园日活动”作为主要录取依据,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参考,是为了能招收到与学校办学理念、模式匹配度更高的优秀学生。
我们认为,学业能力对学生固然重要,但从长远发展来说,学生所具有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更会影响他将来能走多远、在工作岗位上做出多大的贡献。因此,在招生过程中,我们只把高考成绩当作一个门槛,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应该具备的学业水平,然后主要通过“校园日活动”考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希望招收到志向、抱负、兴趣、素养等与学校培养模式和目标相契合的学生。
《高校招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校园日活动”的内容和考查的重点?
周鸿:“校园日活动”围绕选拔适合上海纽约大学的优秀学生的初衷,主要考查学生除学业之外的综合素质,历时24小时,要求学生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充分地展示自我。
“校园日活动”从学生报道后即开始,学生可在现场自由交谈结识朋友,之后是欢迎晚宴,晚餐后学生分组活动进行破冰游戏。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会有正式的欢迎仪式、模拟课堂、英文写作、团队游戏、校园参观、个人面谈、结束仪式等,形式丰富多样。
“校园日活动”对考生考查全面立体。首先,考查全方位。上述活动既有团体性的,也有个体性的,我们既把学生放在团体中的来考查,也把考生作为个体进行考查,通过不同角度地考查,把学生特征立体地展现出来。其次,评语客观。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我们全部以评语的方式呈现,面试老师以自己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以写实的方式进行记录并评价,以供招生委员会后续讨论时参考。
节选自2018《高校招生》高考指导专刊 05期
- 1 志愿填报三步行
- 2 细说专业录取规则(一)
- 3 细说专业录取规则(二)
- 4 平行志愿“微”回答
- 5 识别误区,志愿精准填报
- 6 细观高考志愿表——把握提高录取...
- 7 志愿填报的四大误区
- 8 合理定位,寻找“气味相投”的大...
- 9 于“舍得”间搏一片未来
- 10 四大角度,窥大学实力全貌

官方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